首页>>招标投标>>行业资讯>>
中国车企逆风“走出去”
- 时间:2021-01-12 17:40
-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
全球疫情和逆全球化阴霾之下,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显现逆势发展势头。出口数据的向好、海外布局的加快,不仅彰显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强大能力和顽强韧性,还表明海外市场对中国汽车产品的认可,中国汽车产业正在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加快复苏。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投资协定逐步落地,未来中国车企将加速“走出去”,重塑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
2020年12月30日,400辆红旗品牌汽车由天津港正式装船驶向沙特阿拉伯,这是红旗品牌迄今为止单次最大规模的出口。沙特也成为继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挪威等国之后,红旗品牌走向世界的又一全新市场。
新华社发
中国车企海外市场开新局
□记者 闫磊 综合报道
2020年,全球汽车市场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半年开始,中国车企在海外显现逆势发展势头,不仅彰显了生产能力韧性,还在诸如新能源和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深化布局,有望随着区域经贸环境升级,成为未来中国车企在海外扩张的新动能。业界指出,中国车企的海外布局将迎来新趋势,依托技术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逆势发展亮点频出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外车市形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但从2020年9月以来中国汽车出口量连续大涨,不仅显现全球率先复苏的势头,且在海外市场增速持续提升,而新能源和智能驾驶领域则成为市场亮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1月,汽车企业出口12.2万辆,同比增长46.7%,出口量创历史新高。1月至11月,汽车企业出口85.1万辆,同比下降7.3%,降幅较1月至10月收窄5.4个百分点。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64.4万辆,同比下降0.4%;商用车出口20.7万辆,同比下降23.8%。
中汽协数据同时显示,与2019年同期相比,东风汽车、北汽、江淮等企业2020年前10月出口量呈较快下降趋势,曾经海外销量第一的力帆汽车,2020年彻底从出口量前10位的名单中消失。
“目前来看,一方面,国外汽车市场需求随着疫情减弱有所恢复;另一方面,国内汽车产品也更加注重打造品牌和竞争力,为真正致力于出口的国内车企创造了机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
正如许海东所分析,海外市场迅速回暖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车企自身准备充分。
中国汽车企业海外业务在2020年出现了“抓两端”趋势,原先的出口方向是巴西、阿尔及利亚、阿联酋、埃及、印度、俄罗斯、东南亚和南美市场等;而在2020年,许多车企开始通过新能源车、多功能车等产品进军欧洲、澳新等发达和相对发达市场。
2020年,新上市车型中搭载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的比重已达到15%。抓住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机遇,在技术、品质、用户运营方面持续创新,吉利、长安、上汽、长城等一批中国品牌车企不仅收获了销量增长,还在品牌高端化、国际化领域取得了进展。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处长高阳在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介绍,仅2020年1月至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4万辆,增长了3.4倍,其中对发达市场出口增长了4倍,平均单价超过4万美元,是传统汽车出口单价的3倍。发达国家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
2020年上半年,爱驰汽车向欧盟出口500辆欧版爱驰U5。蔚来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也透露:“希望2021年下半年进入一些更欢迎电动汽车的国家。”上汽集团也发布2025欧洲市场目标,至2025年,上汽自主品牌在欧洲的市场规模力争突破“10万辆级”。
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也体现在资本市场。据FactSet数据显示,蔚来汽车的美国存托凭证(ADR)2020年上涨了约11倍,市值升至近700亿美元。比亚迪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已上涨逾三倍,市值达690亿美元。《华尔街日报》文章称,这些公司迅猛的涨势推动其市值比肩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等大型传统车企。
另外,《2020年中国智能汽车品牌白皮书》显示,中国智能汽车品牌是扎根于本土市场的汽车品牌,培育中国智能汽车品牌,对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扩大我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影响力、建立国际汽车品牌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产业目前正处在一个颠覆性的时代。不论在消费市场还是在资本市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都在2020年的艰难险阻中迎来了曙光。我们判断,2021年可能是新能源汽车真正的爆发点,而智能网联的发展,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二‘引擎’。”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表示。
危中寻机练好内功
站在疫情仍在肆虐的时间节点,中国车企的海外布局将迎来新趋势,依托技术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是有效路径。
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日前撰文表示,中国车企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抓好竞争力强的产品在海外优势市场、传统市场的销售。不论是贸易出口,还是在国外设厂实现本地化生产,都不能忘记风险防范,包括汇率风险、政治风险和坏账损失。
提及未来的国际化发展,他建议,中国车企要深耕细作、将高质量增长作为诉求。
多年来,中国车企的出口量一直徘徊在100万辆左右,这对于整车2500万辆左右的总销量来说,占比不到5%。而欧美日韩车企的出口占比则在50%左右(其中,日本占48%,韩国占61%,德国占78%)。“一个车企的产品,在国内都卖不好,还想到国外去大卖,是不现实的,那只能是幻想。”
张夕勇建议,中国车企的国际化应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产品的国际化问题,即产品要满足国外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要适应不同国家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包括法规、文化、宗教信仰、功能要求等。二是供应链、分销商、金融服务、保险、物流等资源的本地化,做不到这一点,不仅成本居高不下,当地政府和消费者也不答应。三是配合政府做好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规避地缘政治、外交及军事冲突带来的风险。四是不赞成中国车企独资去海外建厂,“走出去”的初期与当地合作伙伴合资合作,是早一些融入当地社会的捷径,当然“找对”合作伙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中国车企的国际化,不仅是车企自身的事情,也是政府、银行、保险、物流等方面共同的事情。欧美日韩等国家车企国际化的成功实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车企的国际化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稳扎稳打,切忌“冒进”。
另外,巧借外力、加深协同发展也成为中国企业2020年的一大发展特点,通过此方式车企不仅能修炼内功,更可以为2021年海外市场的竞争提供有效品质保证。
近年来,吉利汽车积极加快海外布局,参与全球汽车工业格局重构。2021年,恰逢吉利汽车与沃尔沃联手发展的第11个年头。在过去的十余年里,双方合作日益深化,吉利和沃尔沃均迎来了黄金发展期。2021年,吉利汽车将打造一个更强大、更具竞争力的全球企业集团,以应对未来更多的变革与挑战。
经贸利好未来可期
尽管近年来全球化遭遇逆风,但2020年年底中国在区域经贸合作领域亮点纷呈,有望为未来汽车企业的发展带来利好。
在2020年的最后两个月,国际经济界诞生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合作成果,一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二是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两件大事必将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重大的推动,也有利于中国和相关国家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相互需要的融合联动发展,将促进产业合作升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学刚日前表示,当前中国—东盟整体处在巩固提升的关键期,提升产能合作层次,促进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是必由路径。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区域经贸关系环境的提升,将利好中国汽车企业。
实际上,近年来,不少汽车企业都看准了东亚区域经济的活力和潜力,早已加速了各自的布局,涵盖整车及零部件出口等。其中,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中国汽车品牌纷纷在泰国等地投资建厂,以加速“走出去”步伐。
业内人士称,与欧美地区相比,东南亚地区蕴藏着巨大的新兴市场,更有利于汽车的整车及零部件出口,中国车企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的优势。
中金公司分析称,从全球产业链看,RCEP有利于疫情后亚太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修复,区域内部价值链分工的重塑将在一定程度上利好汽车产业。部分成员国零部件关税的下调,将扩大中国车企出海的竞争优势。
另外,有业界人士指出,随着中欧投资协定逐步落地,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也将加速,对于中国汽车“走出去”意义重大。欧洲汽车业先进零配件、技术研发集聚效应强,中国汽车企业在当地进行本地化合作,可以利用当地的智能、制造水平优势,高效提升汽车质量,从而走“捷径”。此外,欧盟境内成员国产业水平不均衡的特点,也助力中国企业从传统生产加工到前沿技术研发都能找到适合的合作伙伴。
长城汽车:以新形象逐鹿世界汽车舞台
□记者 王婧 综合报道
2020年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冲击全球市场,汽车市场受到的不利影响尤为明显。在此背景之下,长城汽车不断变革适应新情况,坚定推进全球化战略,克服各种不利局面,逆势塑造中国汽车品牌新形象。
2020年1月至11月,长城汽车全球销售新车961489辆,海外出口销量同比增长2.77%,达61563辆,助力长城皮卡全年销量突破20万辆。海外出口销量稳步攀升的背后,是长城汽车开辟和深耕全球市场的持续努力作为支撑。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长城汽车2020年仍然在全球主要国际市场全面加速推进其国际化战略。在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目标的引领下,长城汽车全球化发展形成了“12+5”的全球生产布局和“七国十地”的研发布局。同时,长城炮开启全球销售,打造中国皮卡新名片;哈弗品牌加快全球布局,进一步完善中东市场业务板块。
2020年年初,面对疫情导致的生产供应受阻问题,长城汽车协同全国多地相关部门,经过12天四地跨区域协调,高效、高质量保障了出口新车的正常生产,如期完成复工以来的首批出口订单。在海外市场,长城汽车克服疫情下面对面签约难题,通过“屏对屏”“线连线”“云签约”等创新方式,实现了跨区域、跨国界的“零距离接触”,保证了海外市场业务的不断开拓,为海外签约模式开辟了新途径。
从2020年年底开始,长城炮的出海步伐不断提速,密集在海外六国上市,助力其全球化进程,并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自2020年11月16日登陆澳洲市场后,长城炮先后登陆智利、南非、伊拉克、约旦和沙特,受到了这些国家消费者的追捧。在智利,长城炮的预售备受消费者青睐,不到24小时就被抢购一空。2020年12月27日,长城炮皮卡登陆沙特,上市当天成交量就超过百辆。
由于疫情防控相关措施,与其他许多汽车厂商一样,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的产品推广也面临着挑战,但新的推广形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根据疫情防控政策要求,长城炮在沙特的上市不能在室内开展,而是采用了线上发布与线下户外体验相结合的形式,无论是线上浏览还是线下的多场景试驾,都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好的体验。
2020年,长城汽车持续完善全球汽车产业链布局。在研发层面,印度班加罗尔研发中心开启升级,与以保定总部为核心,涵盖欧洲、亚洲、北美等地的日本、美国、德国、印度、奥地利、韩国的海外研发中心共同组成“七国十地”全球研发布局。长城汽车的“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面向全球,进一步提升了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实力,为征战全球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在生产制造层面,长城汽车“12+5”全球化生产体系逐步完善,以智能制造赋能长城汽车市场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比如,2020年2月,长城汽车宣布在印度投资汽车电池生产,建立涵盖研、产、供、销的全业务生态链,实现印度研发、印度生产、全球销售;2020年9月,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与俄罗斯联邦工业和贸易部正式签署在俄特别投资合同,标志着长城汽车将享受同俄境内车企同等的优惠政策,获得更加公平和开放的市场环境;2020年11月,长城汽车正式完成泰国罗勇府汽车制造工厂和动力总成工厂移交工作,该工厂将被打造成为全球标准的智能工厂,助力长城汽车整车高品质生产与高效出口,这将助力长城汽车在东盟的发展进一步升级。
对于2021年,长城汽车表示,将继续践行“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的转型之路,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不断以新形象逐鹿世界汽车舞台。
汽车世界观
中国车企逆势出海底气何在
□周武英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转型调整中的全球汽车业的寒冬,在经历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猛烈冲击后,全球市场可谓“东边日出西边雨”。相比往年,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征程无疑更加艰难,但仍然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在暗淡的车市中展现风采。
虽然疫情来势汹汹,但从统计数据看,中国车企出口仍获得持续增长。2020年1月至11月,长安、奇瑞和吉利出口量呈现较快增长,长城、上汽等表现也不错。奇瑞汽车在巴西、俄罗斯等地的实销数据创下近5年来历史新高,吉利汽车11月出口量同比增长超过两倍。
在资本市场上,继理想汽车7月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后,小鹏汽车也在8月于纽交所上市,获得国际资本青睐,也收获了国际市场对中国汽车企业的信心。
在疫情下的逐鹿全球之旅中,中国车企为何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全球化的思维、全球化的布局已经开始见到成效。
如果说,一二十年前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实力仍然参差不齐,竞争力不强,产品缺乏认可度,缺少出口规划,导致“走出去”只能停留在雄心抱负尝试阶段,那么如今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长城汽车为例,从其开始拓展海外业务,历经二十余年耕耘,已经完成并不断完善了全球化的研、产、销体系布局,全球供应链体系不断充实、海外市场持续得到开拓,并在从全球布局向针对性开发中获益匪浅。
中国车企在疫情冲击下危中寻机,灵活应变也获得了成效。
为克服疫情下签约难题,车企通过屏幕、网线、云上进行签约等创新方式,保证了海外市场业务的不断推进和开拓;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开始注重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建设,这为行业扭转疫情之初供应链断供的不利局面带来了动力。据报道,我国很多零部件企业,都已经进入特斯拉供应链体系,预计占比会从以前的30%上升到更高水平;事实上,中国正在构建汽车业从基础设施到服务的各个节点的长链条,中国汽车业“走出去”会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牢牢抓住核心技术研发,增强对产品品质的控制力,给中国车企“走出去”带来了底气。
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助推的汽车“新四化”进程中,中国汽车行业上下游企业早早布局,上路前行,在加速推动更深层次的变革发生之中博取机会。自主品牌汽车设计不断升级,智能化程度快速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诸如蔚来等新势力龙头车企已经使用了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小鹏汽车正式交付首批向挪威市场出口的100辆G3智能纯电SUV,都显现出中国汽车企业在智能电动汽车方面的硬核实力和对国外市场更强的适应能力。吉利、长城等中国知名车企也都在加速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持续推进,拥抱明天的市场。
从企业到国家,对外合作中实现彼此共赢为中国车企带来机会。
中国车企“走出去”已经不再局限于卖产品。比如,吉利收购宝腾,通过新技术和新发展战略的赋能,实现了双赢。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为车企带来新的机遇,中国汽车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消费者购车的重要选择。同时,2020年,RCEP协议的签署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完成,都是在逆全球化进程中多边主义取得的重大成果。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也意味着“走出去”获得了更多利好。东南亚地区蕴藏着巨大的新兴市场,有利于汽车的整车及零部件出口,中国车企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在技术和产品上的优势,这一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将带来诸多想象空间。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以往中国汽车产品走出去的主要方向是发展中国家,中欧投资协定将有助于帮助中国品牌打破发达国家市场壁垒,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当然,中国车企出海依然面临诸多挑战,还需经历较长的成长和成熟道路。只要车企不忘使命,勇于进取,必将不断彰显中国制造业成长的实力。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